4月21日上午,第56个“世界地球日”活动暨安吉县地质生态产品助推共同富裕成果发布会在湖州安吉举行。
活动仪式上,全国首次发布地质生态产品概念,明确地质生态产品理论内涵,发布全国首批县域地质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安吉县),并移交地质生态产品研学路线和《浙江省重点地区地质生态产品调查与评价试点(安吉县)》项目成果。多个“全国首次”的创新,对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十分积极意义。
本次活动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质生态产品助推共同富裕”为主题。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吕晓澜出席活动并致辞;浙江省地质院党委委员肖常贵,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饶如锋出席活动,安吉县副县长章毅出席并致辞。
吕晓澜在致辞中指出,地质环境资源不仅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还通过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貌特征,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深度挖掘其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和市场价值,是对生态产品内涵体系的丰富和拓展。希望充分利用土地质量、生态地质、地质景观等调查成果,进一步摸清地质生态产品家底,积极探索成果研发转化,拓宽地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浙江省是“两山”理念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也是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始终肩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使命。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青年入乡首选地,地质资源丰富。天荒坪镇余村村获评全国首个五星级地质文化村,报福寒武天书地质文化镇入选全国第二批地质文化镇。
2023年,安吉在省地质院的支撑下,开展重点地区地质生态产品调查与评价试点工作,基本摸清了安吉县地质生态产品数量、质量和分布等家底,分门别类提出了差异化的价值实现路径,为安吉县地质生态产品的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正高级工程师郑启伟,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产业转化中心副主任邓劲松,浙江省地质院生态修复所所长管瑞哲,大里村委书记应忠东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地质生态产品提出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大里五级瀑布地质+咖啡业态模式”等问题,深入探讨地质生态产品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路径。
省自然资源厅、省地质院、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吉县人民政府、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浙江省自然资源集团、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山川乡人民政府、浙江省地质学会、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等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参加活动。
全国首次发布的地质生态产品概念是什么
地质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中以地质环境资源为核心投入要素,通过生态生产或与人类社会共同生产的方式,为经济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提供且被使用的货物和服务贡献。
地质生态产品理论内涵是什么
地质生态产品属于生态产品的细分领域,它同森林生态产品、水生态产品、湿地生态产品一样,同属于生态产品体系,遵循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范式,具有生态产品的共性。
地质生态产品的特殊性则源于其独特的地质基因,它以地球物质循环为生产基础,以地质环境要素为价值载体,建立起岩石圈与生态经济的价值传导机制。地质生态产品聚焦于地质活动产生的土壤、地下水、地质遗迹等地质要素的生态产出。比如,地质成因的富硒土壤上面开发的富硒大米、富硒茶叶,富含健康矿物元素的天然矿泉水产品,岩溶所固定二氧化碳的调节产品,地质遗迹提供的文化服务等。
全国首批县域地质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安吉县)
安吉县首批地质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共包括3个一级目录、7个二级目录和10个三级目录,收录了26项特色地质生态产品。
具体涵盖三类:
一是物质供给类地质生态产品,主要包括梅溪镇富硒大米、安吉白茶、江南贡泉;
二是调节服务类地质生态产品,主要为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地质固碳;
三是文化服务类地质生态产品,包括藏龙百瀑峡谷、大溪峡谷、小沿坑峡谷、九龙峡瀑布群、大里五级瀑布、深蓝计划、中南北欧营地、B'Y366火星营地、浙北昌硕谷悬崖瀑布漂流、余村地质文化村、报福地质文化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