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保护野生动植物,湖州这样做

发布日期: 2025-03-04 来源:森林资源管理处     

  

         今年3月3日是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国的主题是“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近年来,湖州市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上持续发力,突出资源本底调查,突出旗舰物种保护,持续加大重点物种保护力度,保护成果不断突显。

         一、“家底”极为丰富

         湖州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气候温和,境内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根据目前我市已经完成并公布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统计,共记录原生野生脊椎动物472种,隶属37目124科,占全省总种数的48%,已确认有野生及常见栽培高等植物292科1166属3010种。其中有朱鹮、安吉小鲵、扬子鳄、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小天鹅、白鹇、凤头鹰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银缕梅、象鼻兰、南方红豆杉、中华水韭、大黄花虾脊兰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金钱松、榧树、鹅掌楸、夏蜡梅、连香树、黄山梅、天目贝母等40种。

         二、代表物种日益“壮大”

         近年来,通过不断努力,我市境内朱鹮、安吉小鲵、扬子鳄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德清朱鹮种群数量达到858只,已成为全国第三大朱鹮种群。从2023年开始,朱鹮陆续在江苏、湖南实施野外放飞,拉开了朱鹮跨省野外放归的序幕。同时,每年开展中华秋沙鸭种群等越冬水鸟监测与调查,越冬水鸟数量保持稳中有增。今年老虎潭水库还监测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扬子鳄数量从原来的11条扩繁到当前的9000多条,安吉小鲵野外放归数量逐年增加。针对银缕梅、黄山梅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平台专项制定监测保护方案计划,已建立银缕梅种质资源圃、黄山梅就地保护小区,并开展相关病虫害研究。

         三、解决保护与致害矛盾

         我市共有3家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单位。去年以来,共救护野生动物460多头(只),其中国家一级野生动物2头(只),国家二级野生动物179头(只)。被救护的本土野生动物在康复后全部重新放归大自然。从2020年起,针对我市长兴县、安吉县、德清县、吴兴区等发生过野生动物致害的地区陆续投保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共投入保费40.3万元,由区县财政承担。截至目前,共理赔案件78件,理赔金额6.9448万元,切实缓解了野生动物保护与肇事之间的矛盾,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改变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方实践。

         四、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每年以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活动为契机,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电视台访谈等新闻媒体平台,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等知识,提升全社会知法守法观念。去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宣传活动12次,参与活动人数达3000人。举办科普知识讲座3次,制作、摆放的宣传展板65块,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通过宣传全面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弘扬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保护意识。

         下一步,全市将继续以“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等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科普宣传,动员群众和动物保护志愿者参与监督,营造“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同保护”的社会氛围,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建设美丽新湖州!